能力差别决定了职位的高低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天,小黄鹂鸟向鸟们建议:“我们应该推选一位勇敢的国王来领导大家,谁是鸟类中最伟大的,我们就选它出来当国王!”
鸟儿们都赞成这样的提议。这时候,一心想做国王的孔雀先开口了:“各位,大家就选我做国王吧!我的羽毛是最美的!”
说着,孔雀就把它那美丽的尾巴炫耀地展示出来。
鹦鹉附和说:“有这么漂亮的鸟做我们的国王,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们就决定选孔雀为我们的国王!”
可是,麻雀却摇着头不赞成地说:“不错,孔雀是最美丽的,但是,像我们这么弱小的动物,被人侵袭时,它有什么能力来保护我们呢?与其选一个美丽的国王,倒不是如选一个在危险的时候能够挺身救我们的国王吧!”
众鸟听了麻雀的话,都点头赞成。
最后,大家经过投票,选举了强悍的老鹰为百鸟之王。
这个故事说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力是制胜的关键。不管你身处任何领域,不管你谋就任何职业,如果你没有能力,那么就没有了成功的可能。
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高度统一,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靠员工的工作来支撑的,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表现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看重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将能力和素质作为其判断个人职位高低的标准。对员工而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智力,把自己塑造成“有能力的人”,应该是一种职业追求。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雄鹰可以捉鸡捕兔,并且以首领的身份带领众鸟和天敌拼战,而麻雀却只能听命雄鹰的指挥去和蚁虫厮杀。这一分工的差别,都是由各自的能力差别所致。推而广之,一个企业的分工也是由个人能力所决定的。
实际上,一个企业、一个机构的运转,离不开众多工种的分工协作。可以说,从总经理到清洁工一个都不能少,但各工种的作用却大相径庭。总经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产品畅销市场,效率节节攀升;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使生产井井有条,产品残次率大幅缩减,并且使售后服务人人称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清洁工在其岗位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望尘莫及的。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就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总觉得不管哪种职位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照样能干好。
在美国白宫里有一位负责勤杂工作的女士,她幽默风趣,为人豪爽,一直就梦想着能有时机靠近总统表达自己的心愿。
有一天,总统正在寻找的爱犬,被这位女士逮个正着,她终有机会接近了总统。
“总统先生,我荣幸地为包括阁下在内的两位总统默默地服务了多年,能否允许我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然可以,尊敬的女士,”总统温和地说,“只要我能办得到。”
“我绝不为难您,”这位女士压低声音,神情有些神秘,“我请求您允许我的丈夫,一家汽修厂的优秀修理工做您的私人助理。”
总统两手一摊,满面笑容地说:“哦,那可都是大人物才能做的事啊!”
谁料想这位幽默的女士也幽了总统一默:“总统先生,您如果允诺了我的请求,那我丈夫不就成了大人物了吗?”
根据这位女士太的逻辑来看,任何人都有能力做任何大事,人们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只是机会和运气的不同罢了。
而这里的问题是,也许有人借“提拔”这股东风,真的发挥了潜能,将自身资源转化为了效率,但这只能是凤毛麟角,而且关键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具备应有的资源和将其转化为效率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里,不少人都怀有故事中那位女士的想法,他们看不到人们能力的巨大差别,只会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没有发现他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对身边被委以重任、得以升迁的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别人都没什么了不起,唯有自己被埋没了。于是说风凉话,摆老资格,但对工作从不积极主动,更谈不到尽职尽责、勤奋努力,一味地敷衍了事,久而久之,成了炸不透的老油条。
在他们眼里,即使老板和上司也并无过人之处,只不过凭关系或者借着那好得一塌糊涂的运气罢了。
他们不承认自己与同事有着能力上的差别,如果有差别,那也只是运气和待遇不公的差別。于是,他们就整日盼望着来一场大“地震”,将人们的职务重新洗牌,重新分工,由自己做经理,让其他人都去做杂活!
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人与人比拼的就是能力。每个人都得靠能力来说话,靠能力来证明。
能力体现价值,人与人之间本质的差别,就是高能者与低能者的差别。能力,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后,个人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才是企业最看重的,这也是决定其职位高低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应届大学生还是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只有能力才是决定岗位的唯一标准。
所以,如果你想要有一个高薪职位,必须要有等级差别理念,然后真切地看到人与人能力的巨大差别,从而平和地接受这种差别。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愈加勤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逐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分工层次,实现财富的飞跃。
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工作中,只有那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的人,才可能谋得理想的工作职位。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把自己训练培养成一个适合你期望职位的人,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胜任这个职位。
美国纽约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有一个叫汤姆的小厨师,他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英俊的容貌,也没有高超的厨艺,所以他在厨部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外表上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那样子长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这道甜点,她品尝后,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口味,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贵妇人虽然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总统套房,一年中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小厨师做的甜点。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酒店里总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但不起眼的小厨师却从来没有被解雇,就像有特别硬的后台和背景。后来,酒店的经理告诉汤姆,那位贵妇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小厨师虽然很不起眼,但是他却具有别人没有的那种专业技能,所以在老板的眼里,他就是不可替代的员工。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个道理: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某种能力或专业技能,才会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现代员工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也就是要使自己变成企业发展中的“短缺元素”。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能力,重要的不是你具备哪种能力,而是你的能力是否是你的老板所不可或缺的。当老板需要人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久而久之,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也会逐步提高。
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